开智大会·一年记

周六在开智大会现场,我穿着红色衣服,是那个在签名墙上为大家拍照的女孩,大家都喜欢叫我「大虾」而非我的本名「吴瑕」。在去年10月我曾任第一期产品部落族长,今年初终于参加了认知写作学四期,也在 4 月底正式加入了开智。

与开智的结缘,是在第二届「开智大会」。那时吸引我来的是获得雨果奖的郝景芳老师,大会之后脑子里不断回响着她轻柔细语谈论着「宇宙与人的意义」。今年,同样的地点,同样的激情,四位演讲者都是各个领域的大拿人物,每一位的演讲都十分精彩。但若硬要我选出一位来写这篇短文,我选陈虎平老师。

虎平老师的演讲非常生动有趣,但是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在对谈环节中他对「如何能坚持不断保持创造和热情?」一问的回答:「制定一个宏伟的目标,这个巨大的目标,是自己在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只有这种伟大目标的动力,才能驱动自己不断地执行。」这让我回想起,第一次接触到虎平老师,是读了他写的一篇文章:《动力、方向、技术》,如今他的这次回答,勾起了我当时读这篇文章的回忆。也正因为我读过这篇文章,才会对他的这个回答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ps:周六现场送给大家的书很多,其中一本就是虎平老师的《打破自我的标签》(里面有这篇文章),可惜这本书在开智书架上放这么久了,我竟是昨天才认真阅读,后悔没有在几个月前最焦虑无助的时候发现它,真是白白浪费了这么多时间,分散了这么多的注意力。


何来「动力」

一年前,我还在各个学习社群中混迹,因为混得还不错,加上颜值加分,便有一点浮夸和自傲,我甚至想成为一个很牛的人,比如像脱不花那样的女强人。可这些目标也仅仅是说说罢了,从未付诸行动。

直到我第一次来到开智大会现场,亲眼见到了Dr.魏、景芳老师就在我的面前,我与他们合影,被他们的谈吐、气质所「迷倒」,更准确地说是被「压倒」。这种感觉就像陈虎平老师的文章里所说:

动力更有可能来自崇高目标的激励,是一种人生的崇高美学。伟大的人物可能引起崇拜,让人心向往之。孩子在成长中遇到世界级的或中国一流的科学家、思想家、工程师、企业家,受其人格魅力感染,会成为其忠实拥簇,以之为榜样,以之为目标,不断前进。据说伟大任务的传记也有类似的效果,但如果能与伟大的名人亲身见面,效果将更为强烈,巨大的人造场景也会引起强烈的心理震撼。

如果你有机会与世界顶尖的人才相处,在世界顶尖的智力密集区域生活,你所受到的心理冲击是巨大的,这不是书本甚至名人传记可以转达给你的。你必须在现场,亲身感受,让热血上涌,让内心震撼,好几天都睡不着觉,被自己的梦想折磨着,什么别的事情都不想做。

是的,去年开智大会之后连续的几个月里,我每天晚上激动得无法睡觉,不断思考我的人生,我的梦想,我如何改变,如何行动。我有了学习的动力,改变自己的动力,我从凡人的世界里走出来,为了梦想而奋斗。花了将近一个月工资,将阳志平老师(后文简称阳老师)的「开智正典」书单里的108本书全都买来,逐一阅读(虽然至今没有读完)。我报名了开智部落。


追求智慧之旅

报名之后,当时我的做法有一点极端,我退出了其他所有社群,取关了所有开智以外的微信公众号,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投入到这里。在这个智力密集的群体,我不敢像以前那样吹嘘造次,只是想简单地跟随大家,读神书,写卡片,下班后默默看直播,跟在大家的身后学习,开始我的追求知识智慧。而我的运气真是太好了,完全没想到阳老师会给我担任产品部落第一季族长的机会。

我非常忐忑,更是兴奋。开智所有的青年、老师,都非常优秀,过于优秀,我和他们相比,水平弱成渣。这个头衔给我无比压力,可我不想浪费这次机会,从边缘走向中心,哪怕只有一点点。那时的压力,也多亏虎平老师的这篇文章找到一点点宽慰:

不要一开始就接触最厉害的人,因为你会被过度震撼,以至于是去模仿的愿望。你一开始就模仿林毅夫,这不可能,相对于20来岁的年轻人来说,他过于优秀了。他应该是你拿到经济学博士以后要模仿的对象。

你实际接触的,最好是哪些在行业内有十年经历、水平很高的人。十年磨一剑,一个人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钻研了十年,又在名校、名企工作,受到同行尊重,是刚起步的青年人的最佳模仿对象。

遇到大你10岁的人,你就可以膜拜、模仿,而不至于跪倒。

我大约明白,惶恐和忐忑的来源在于,我不应该直接模仿阳老师,那些早已功成名就的大牛,与他们对话会让我自惭形秽。我找到了产品部落原本应该担任族长的柳西庸,第一次两人线下见面,是在我宿舍楼下的咖啡厅,我向他请教:产品部落的族长,应该如何写好卡片;产品部落卡片数量很少,我该如何引导大家写卡片。他说写卡片没有那么困难,我们不写卡片,背后可能存在很多原因,但是卡片应该怎么写,背后其实需要一些「思考」:

在写卡片之前,要先思考为什么要写这张卡片?如果我要和别人推荐这本书,我应该如何推荐?

这本书的主题核心,就是最大的反常识卡,并且注意时间脉络。

根据反常识,再补充三个证据—就产生三个术语卡,术语卡: 术语的背景、为什么诞生;含义和概念是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案例是什么。这个解决方法与之前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好处坏处在哪里,出处和诞生和广泛使用的时间线索。

根据这些证据和案例,找出源头和提出术语的人是谁—产生人名卡,并且分析他为什么牛,有哪些作品,生平经历是什么;

最后根据他写的非常震撼的话语—产生金句卡;

行动卡是能够指导自己的行动,让自己产生执行意图的卡;

最后还有任意卡(分析卡)可以自行用这些知识对生活工作产品来进行分析~

…几个月时间,沉浸在这里,我开始慢下来,不再随意浏览,将书里的重点内容写成一个个最小的卡片,通过问题来串联这些知识,打通自己的知识体系,一点点完善,卡片的连接就是在创造自己的知识。我渐渐不依赖别人的咀嚼,自己独自开心着。我开始有感觉了,不再忙于四处炫耀和二手转发。只是偶尔找一两个朋友交流。

做族长当然有许多好处,可以每周参加阳老师的族长会议,在阳老师的微言大义中,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许多内隐知识,而这些细节的改变在将来产生巨大的复利效应;可以和开智同事协作,也学到最高效的协作技能,在知识管理中是很重要的部分;还可以与直播嘉宾深入交流成为好朋友。我在开智投入的所有精力让我拥有了深刻的感情认同,包括开智,包括知识。

从阅读到输出,惊叹知识的伟大与神奇,这不是知识的结果能给我带来多大的改变,更是知识本身的美好,探索知识过程的美好,正如《马奇论管理》中,马奇说:

大学的本质更应该是神殿 – 供奉知识和人类求知精神的神殿。 在大学里,知识和学问之所以受到尊重,主要不是因为它们能够造福个人和社会,而是因为它们象征、承载并传递着有关人性的见解。索伦·克尔凯郭尔说过,任何可以通过结果加以评判的宗教都简直不是宗教。对于大学和学问,我们也可以这么说,只有在它们信奉随心所欲而非冀图效用的时候,它们才名副其实。

如果我们只在不被辜负的时候去信任,只在有所回报的时候去爱,只在学有所用的时候去学习,那么我们就放弃了为人的本质特征。

在《经验的疆界》,马奇举的例子:

巴黎矿院前任校长雷蒙德·费斯彻赛尔把智慧定义为「有效地关注重要之事」,这样的智慧,因为反思、理解并欣赏生活而伟大,并不仅仅因为掌控生活而伟大。

我感受到自己的精神力量,远远超过自己最好的期待。追求智慧,是我此后的人生信念。


内在动机,选择未来的方向

在过去的人生规划,我的选择除了小运气以外,更多来自其他人的建议,比如叔叔当年给我选的大学专业「计算机系物联网专业」,当然我要感谢叔叔当年在我稚嫩时帮我选择,让我拥有如今的运气 – 跟随时代趋势;比如我穿衣时尚是通过「小红书」的网红街拍指引…。身边多数人在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我更害怕做错什么,漂亮女生最美好的时光就是这几年。这次加入开智,是我自己的选择。

那段时间,身边朋友很不解,亲朋也急于劝告。我为什么要离开一个已经融资好几亿美元、在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领域领先前茅的公司,跑来还没有开始融资的创业公司。即使是先离开之后才选择的开智,为什么又不是选择去 BAT 这种大公司的 AI 团队?

我的回答是内在动机。

当时阳老师在企业微信对我说,让我做写匠,同样是 AI 产品经理,从 CV(计算机视觉)转换到 NLP(自然语言处理)。那晚我查了许多其他公司的 NLP 产品,语音识别助手、机器人、翻译…看来看去,兴趣寥寥,唯独写匠,我有一丝兴趣,毕竟在我上完开智的「认知写作学」以后,我对它充满期待,写匠是有灵魂的,植入文学模因的产品。即便我知道要把写匠真正做出来,面向大规模市场还有很长的距离,我需要时间等待它,同时我也需要给自己时间来成长。

而我当初选择它的那一刻,就是让我五年后回忆这段时光 – 若将我在这几年的所有经历写成一本回忆录或故事集,我能否被自己的故事所感动。如果我受到外在动机或名利驱使,也许我功成名就,也许我还会遇到许多更好的资源平台来改变我自己。但,我真的会为了它拼尽全力吗?我会为了它,掌握 NLP + PM 的所有知识和技能吗?甚至写代码、训模型?在商汤这么多算法研究员和卓越的 AI 氛围中,我虽然比从前大学的懒散要过得积极一些,但是依然没有非常强的动力突破自己,那么在其他地方,我为什么会有?

而如何选择未来?我的选择决定了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今天读到虎平老师这本书里的《优秀的行为条件》一节,我对这段话深刻认同:

正式因为有些事情,是自己可以选择的,才让我们更加热爱生命,而不是把自己当成各种外部因素牵引的木偶。平心而论,自己不特别做出选择,只是跟随大众行为,也可以过一辈子,但是不是特别精彩、特别珍视的一辈子。

选择是一种情感能力,这种情感,会促使持续的行动选择。没有这种情感、激情、就很难坚持。普通人的情感比较浅,很容易从一个目标转向另一个目标,每个目标的满足都不会太强烈和深入。

为什么要内在动机去选择,就是让自己能给在这五年、十年,能给通过内在的情感、激情、像阳老师那样每天精力充沛的活跃,每天深夜也在创造自己的作品。因为热爱,得以坚持。有了不凡的动力和选择的方向,才能在技术上坚持并有所突破。


后记:

这一年来,最最最感谢的还是阳老师,原本打算像王小波那样写一篇《我的师承》送给阳老师,当教师节礼物,可我还没到有勇气写的时候。这一年与阳老师的每一次对谈,他总能给我许多细节上的指导和人生的建议,我的感动却难用言语表达,只是希望自己更聪明一点点,能帮他在开智公司做的更多一些。

未来既然已经选择好了,全力以赴,行动就是。

第三届开智大会圆满落幕,开智将要冲向新的里程碑,今天开始也是我在开智的新起点,加油~


CHANGELOG

  • 170911,从构思到起草
这是我的原创文章,如果觉得不错,可以打个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