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 AI PM 在工作中的痛苦和幸福

当我夜深人静躺在床上进入放空状态,或者是白日工作停顿思考中,一个问题出现在脑海里:「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2016 年我想成为一个在事业上不断上升的职场精英,而2017年我转变了这种想法。

今年有一句话总再耳边回荡:

「我不愿造成我的幸福,我愿造成我的事业。」

–《人生五大问题》· 莫罗阿(傅雷翻译)

2017年4月,我来开智做一款 toC 的 AI 产品写匠,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挫折。最初以为能做一款「结合人工智能和认知科学的中文写作辅助工具」是多么牛的事情,想着要是做成了这个产品,一定能让我走向 AI PM 这种职场精英的巅峰,或者是距离「有内涵的花瓶」更近一步。

后来当我入门 NLP (自然语言处理)并真正去了解这个产品本身之后,我便不再去思考「我能否通过产品让自己走向人生巅峰」这件事了。因为在我经历了好几轮挫折之后,产品迟迟没有上线,我也没有什么可值得吹牛的地方。


17年的5~6~7~8~9~10月份,我经常和算法工程师春少一起吃饭或拉着他到窗边的沙发床上谈心,疯狂地讨论这个算法能做到什么水平、距离用户预期还有多少、还需要什么样的资源、需要哪些数据、怎么获取这些数据、怎么拆解这些任务降低复杂度等等等等……

刚开始我们对算法的评估指标都不太清晰,因为从文学审美、语法偏误…每项指标应该如何定义、如何评估,这里面遇到的很多细节问题都无法诉说…因为在 NLP 领域,算法训练出来的效果好坏和对错,并不像图片识别那般有明确的界限,有很多人为主观的因素,甚至评测集在标注测试数据时用肉眼一条条区分也是很困难的,并不知道这个词是否符合当前语境…因为我自己的小学语文水平也不过关…

我们在最悲观的两个月说:如果再过三个月上不了线,我们就集体离职!!再不出成绩,真的太丢人。而后来我们竟然一直没有真正放弃。

于是我们抱着一丝渺茫的希望,继续扩充语料库、扩大算法规则库、词典,提升算法准确率和召回率,跟踪每个环节的进度…每个人都在背后咬着牙看论文搜资料,继续快乐地坚持着…

慢慢地我从一无所知的 AI-NLP-toC-PM 小白走向一个能将产品做上线的大白。最初 v0.1 准备阶段,我们将产品功能中涉及算法的任务,重新梳理了一遍:

  • 先将产品目标拆解,细节落实到算法各项指标的任务
  • 全部规则细化到可以明确定义的粒度
  • 定义评估标准
  • 准备测试数据

当然这里面大部分都是春少的功劳,我也只能在这个过程中只能帮他整理语料库、做测试,标数据,还有提一些乱七八糟的建议,哦还有卖萌安抚工程师受伤的心等。


我们并不打算让那些复杂的、需要长期探索性的、不确定性的算法占据产品上线的时间,老板的一些奇葩需求能不做的都不做(噗嗤不要被阳老师看到),其实就是能做的都先做了,不能做的需要先调研探索再确定是否能落地解决。

于是乎…在这将近一年时间的摸索和沉淀,我也终于能够依照着产品需求分析的基本流程,先出了一个最简版解决方案。在算法v0.1发布后,以最快的时间先上线再改进。当时我们 AI 组是没有后端工程师资源的,我们就让另一个算法工程师大石充当半个后端,说真的我蛮佩服他的快速学习能力。

要是以我过去争强好胜的自尊心,我一开始肯定想再第一版就给出一个完美方案(用来发盆友圈)…

可是时间很紧急,资源很匮乏,遇到那么多的问题,也只能必须先解决当前最重要的问题,其他问题除了妥协还是妥协。在迭代过程中再慢慢想办法做得更好,而不是一上来就要做到几年后才能达到的标准,不然这么搞得歇菜。


有时候我很羡慕做技术的同事,首先做技术的付出和反馈是稳定的,可见的,有比较清楚的标尺去衡量自己的工作和输出。可是产品经理呢?我需要依赖团队,需要预判风险,需要将老板的需求确认无误后,拆解成具体任务,做产品设计,跟进开发流程,再让大家一起开开心心地把这个产品做出来,上线,推广,大卖,赚钱,融资,成为人生赢家…(好像想太多了)。

可是我自从当上产品经理这个角色,总是不太清楚自己到底有什么样的「具体能力」。虽然阳老师前几天对我的 2017 做了还算满意的评价(坚持有超强的意志力能吃苦耐劳执行力团队沟通凝聚力不聪明但是勤奋遇到困难善于求助结果导向不拖延…),可是我内心并不踏实。因为我看不见我自己的这些优点(可能我并没觉得这些是我的优点,总觉得那是最最基础的能力)。

最开始,我的产品核心能力都是负分滚粗的…想不明白 toC 产品设计流程和交互细节,产品设计水平太差,身边也没有资深产品经理带我,自己瞎看了几本 xx产品方法论 也不知道如何根据方法论照猫画虎出一个具体的设计,一脸懵逼。

所以前面几个版本的写匠原型,细节会出现很多初级错误,被老板一顿吐槽…后来请教了开智群友四毛姐姐(一个超级 nice 的资深产品经理,如果没有她的帮助,我可能多流五公斤眼泪),才知道原来交互问题是这么思考的…还是从用户场景出发,在模糊黑暗中找到那一丝光亮的设计线索,后来也寻找更多的竞品或者同类功能的产品设计作为素材的积累,积累啊积累,在各种对比竞品的细节,分析同类规则,一点点更新产品原型图……在这个过程,我好像慢慢终于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产品经理的感觉。

后来,我在四毛姐姐和其他产品前辈的建议下,针对每一个问题,做了详细的需求分析,用户调研、各种思考、报告,我才觉得心里是踏实的,有一种像 2015 年在商汤半夜写代码的那种兴奋感,来自灵魂深处的充实感,这种感觉,好像就叫做「心流」。

记得一位很喜欢的产品前辈-kent.zhu的博客里这样写道:

这里再次回答被无数入门产品经理问了无数遍的另外一个问题,我想做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我最重要要具备什么素质?

勤奋,没有之一了。


AI 产品经理这条路,需要的硬技能就不多说了,该懂的技术要懂,该懂的产品设计也得懂。多做事勤思考之外,还需要非常强大的心理素质,随时应对各种挫折和突如其来的新环境。

这一年来我一遇到挫折,就回家抱着男朋友大哭一顿,然后花他的钱…买我的面膜来泄愤……他也一度各种开导我,如何化悲愤为力量,将挫折转为成长的突破点…真正拥有「成长型心智」丢掉「僵固型心智」:

  • 「僵固型心智」是认为做不出来就是xx的错误和过失,失败了就崩溃挫败成功了就骄傲自满,却没有事后总结、深入分析,这导致推动力和主动做事的态度都不会强烈。(有段时间我也这样…这是自我崩溃前的表现)

  • 「成长型心智」就是在做事情过程中自己定义一套标准,根据产出结果,形成自我反馈,做得好的事情总结成方法论,做得不好的或者遇到问题就分析并找方法,积累该类问题的「解决清单」。

    • 比如在遇到 UI 的设计图标无法解决的时候,从哪些网站无法获取有效信息,而从同事这里获取了现成做图标的网站可以直接给到开发,把这个网站记下来,下次遇到这类问题应该怎么更好地解决。只要今天比昨天多进步一点点,懂得多一点点,每次遇到的问题吸取经验积累,就是自己的成长。

好在我熬过去了!!写匠终于从 v0 到 v0.1 了(现在是v0.5)!我们 AI 组一起边干活边快速学习,遇到挫折时:定位问题,处理矛盾,提取经验,反思总结,挖掘源头优质资料,寻求更好的解决思路。

而老板阳老师也给我们私下培训了一轮又一轮,各种问题的解决思路,高阶模型,快速读论文技巧,…太烧脑,何止受益匪浅。

一点一滴积累下来,我好像也形成了那些听起来很高级很抽象的「思维」。我理解的那些所谓的「提取问题」或「分析问题」的各种思考能力,是通过做事,并且对大量的问题反思积累出来的,然后发现问题背后真正的核心问题(关键矛盾)。这些是光靠看书和学习无法获取的内隐知识。

心态放好,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在工作中,有很多事情其实都是对「灰度」的把控。 不要把事情的结果看成非黑即白的两面性,失败了就失败了,好好总结好好反思。

– 男朋友 柳西庸 语录


2017年11月21日 19点21分,当我在公司企业微信群里发布写匠产品上线的时,我终于感觉自己身上这几个月背负的所有脂肪(压力)和自我怀疑的所有恶意(负能量)全都消失,它们仿佛从来没有出现过。而我好像能看到我想做的事是什么了,我想一步步走下去的事业在哪里。

比起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更愿意去做我想做的事情。

精神的欢乐在于行动之中。

论幸福 p151

–《人生五大问题》· 莫罗阿

一位 AI PM 在工作中的痛苦和幸福。


  • 180127,大虾
这是我的原创文章,如果觉得不错,可以打个赏~